【選擇音樂,做為人生志業?】
五月時,芬蘭媒體公布了今年芬蘭高中大學的會考成績,其中全國共有三個學生,11 個科目全部拿到laudatur,也就是最高分。原本這樣的新聞不會特別吸引我的注意,然後我卻發現,這三個學生裡,其中兩個,都在考慮選擇音樂,做為人生的志業! 對他們來說,這樣的高分,想要上哪所大學、哪個科系,全部進得去,但是,他們都在考慮上的,是西貝流士音樂學院!
這一點對我來說很有趣,也許是因為,在我所成長的社會裡,一般人似乎比較可能做另外一種選擇,包括我自己。我也曾經是在學業成績和音樂成績上都表現優秀的學生之一,不過在那個年代,一來學音樂非常貴,二來壓力大,三來我學科成績好,除非是早已確定想選音樂為人生職業,不然”雞蛋當然是不要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”,人生的選擇會比較多。
因此,我非常好奇地開始讀關於這兩個學生的報導。
其中一位,既可以進西貝流士音樂學院學作曲,也可以進赫爾辛基大學學醫科,我不確定他做出決定了沒,但是顯然兩者都同樣吸引他。
另外一位,高中念芬蘭音樂班,大提琴一直很有才華,早就進入西貝流士學院(據說比正式大學還難進)給年輕學生的先修班就讀,現在僅管所有學科都拿到最高分的成績,想進哪裡都可以,他還是說,”我的第一志願是西貝流士音樂學院的大提琴主修,雖然我對赫爾辛基大學的環境科學也很有興趣,但是一次只能選一個,我想我會去念西貝流士音樂學院,也許將來某一天,我也會再去讀環境科學。”他也說,學科考得再好,都進不了西貝流士學院,要進去的關鍵是術科考試,而音樂對他來說,有著無比的力量,每一次與很棒的人們一起演奏拉琴都是無上的享受,那是在學科的知識中沒有辦法得到的,因此他覺得音樂是最好的職業。
我完全懂他在說什麼!只是我懂了的的時候,已經走到人生的中年,不再處於選擇未來職業的青年時期,但是我懂,那種經由音樂、演奏、合奏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感,對我來說,也是沒有任何其它的事物可以取代,無以言喻,只能親身體會。
一個表現如此優秀,又對自己的熱情如此清楚的青年,一天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:六小時讀書,三小時練琴,兩小時運動。我覺得這個年輕人真的很有智慧,很懂得生活與身心的平衡,而且居然不會忘記要運動,真的很棒!
最近,我身邊又有另一個類似的朋友例子,那是我的小提琴老師以前的得意門生。她沒有念任何音樂班,倒是高中時念的是赫爾辛基有名的高中(就是學科好才申請得到),顯然也是個想學什麼應該都有辦法學的優秀年輕人。結果名校高中畢業後,她沒有直接申請大學,反而是跑去申請音樂職校(Conservatory),結果一舉考上芬蘭最好的音樂職校,我還記得她跟我說:"我想用兩年的時間,試試看我到底夠不夠好。"
今年春天,我就聽說她在學校同儕競爭中脫顧而出,得到學校樂團的獨奏機會。上禮拜,則看到她自己近乎喜極而泣的臉書公告: 我考進西貝流士音樂學院的小提琴主修了。
很替她高興,也聽說了她是如何在過去五年間日日苦練,如今又朝著職業音樂家的夢想邁進一步。
當我看著這些各方面都表現優秀,卻選擇音樂為人生職業道路的年輕人,一方面我真的想為他們喝采,因為如果不是具有極大的熱情,大概不容易做出這樣的選擇,另一方面,我也覺得很有趣。芬蘭的音樂職場,工作不見得多,選擇音樂,其實還是一樣選擇的可能是更多的"不確定",如今很多樂團成員,都是國外考進來的,因為程度真的就是比較好,很多學音樂教育出來的,可能也是找不到全職工作,音樂,從來就不是鐵飯碗,至少在這個年代已經不可能是。
過去的這一年也可以看出,各行各業裡,最被忽略的,就是音樂等藝文人士,甚至有音樂家跑去送報紙的新聞。然而,能夠在這一切的不確定中,還清楚地願意選擇音樂為志業的年輕人,我真心覺得,他們很棒、很知道自己要什麼,不會過早地就開始盤算把所有的蛋都放一個籃子裡會怎麼樣,也願意在未知的未來裡,勇敢選擇心之所向。
畢竟,未來誰都不可知,以我現在的角度來看,能夠擁有音樂這個一技之長,而且是必須經由時間與努力粹鍊出來的專長,其實是最珍貴的禮物,在人生中絕對很有用。
別人怎麼看我不知道,但我真心覺得: 他們選對了。
滿滿的祝福。<3